承辦單位:深圳美術館
出品人:朱建軍
展覽總監:王新妮、王子蚺
展出地點:深圳美術館(新館) 三樓10、11號展廳
展覽前言
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鐵路以及與火車相關的風景對于鐵路子弟梁宇來說既親切又有趣,黑夜中閃耀的信號燈、寂靜中由遠及近或由近至遠的汽笛聲總是給他帶來無盡的遐想,這些關于鐵路的早期記憶成為了他藝術創作的一個源泉。
許多年來,那些已經遠去的汽笛聲和消逝的工業風景帶著夢幻的色彩和眷念的意緒定格在他的腦海中,既是他持續創作的內在動力,還是他著力研究和不斷深化的藝術主題。
實際上,這種感受不僅僅發生在他個人身上,但凡從大工業時代走來的人們都與這種記憶有著心理的共情。那個時候,詩和遠方總是和鐵軌、火車、車站相聯系,而理想的實現意味著一次又一次從家鄉的啟程,在走向夢想的旅途中伴隨著惆悵、希冀與探索。
“遙遠的旅程——梁宇個展”,與其之前的七次個展相比有了一個突出的變化,此次展覽中,作品內容更加多元,創作風格更加豐富,既有記憶中那些永不消逝的鐵路風景:信號燈系列、車站系列、火車系列等;也有心中主觀創造的風景:紅房子系列、道口系列;還有新近創作的現實風景:克拉瑪依系列、準格爾系列。這些激情歲月的記憶被留存了下來,映照著似水的年華,并催生出未來更多的希望和喜悅。
梁宇的作品常以明亮的純色鋪設背景,用適度的暗色和有力的筆觸塑造物體的形狀,他的筆法沉靜利落,瀟灑恣意,畫面的結構呈現出厚重的質感和極為強烈的明暗反差,作品呈現出一種灑脫恢弘的氣勢以及一種靜謐的深沉之美,也透溢梁宇內在的精神追求和持恒的藝術修煉。
梁宇的創作來源于真實,但又不是對真實場景的描摹。他堅持這樣一種觀點:藝術作品不是對已經存在于別處的客觀之美的記錄,而應是經由藝術家感受和加工后將之以某種表現形式傳達給觀眾的一種創造之物,每件作品都應有其獨自的靈魂和特色??梢哉f,每一個時代的藝術作品都在表現“人確定的與世界的關系”,每件作品都是這些關系的“模式”。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變化,表現時代的藝術作品模式也應隨之變化,這種變化就主要通過藝術語言和藝術形式的變化而實現。
梁宇所表現的場景大多在二維空間內呈現,其作品的形成經歷了主觀的高度提煉和加工,使主題與生活經驗形成疊印的圖像。他以油畫、版畫、水彩等藝術媒介表達對客觀風景的見解,也用裝置與綜合媒介的手法拓展和豐富自己的表達,有意識地營造出一種“場域性”的景觀。在對物象的存在狀態進行關注的同時,融入個人的記憶與回望,更融進了當代人的精神體驗,這種獨特的思維和探索賦予了作品更為鮮明的當代性特色。
梁宇經常以艾略特的一句詩句自勉:“我們不應該停止探索,而所有探索的盡頭,都將是我們出發的起點……”其實藝術家的每一次創作、每一場展覽,都經歷了反反復復的自我意識與藝術生成之間的糾纏、揣摩、試探、角逐,梁宇在二者之間持續地探索直到意境達成,情緒釋放歸于平靜,藝術的生命力也在這種執著的糾纏和角逐中綻放出獨特的光采。
(文/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2025年11月 )